
美國與歐盟歷經數月的談判,終於達成一項重大貿易協議,這項協議不僅有望重塑全球汽車產業格局,更將對能源、半導體及軍事設備等領域產生重大影響。在此協議達成前,美國總統川普一度揚言自8月1日起對歐盟商品徵收30%的高額關稅,市場因此籠罩在緊張氛圍中。最終,雙方同意將大部分歐盟商品的關稅訂為15%,這比原先威脅的30%溫和許多,也比先前27.5%的汽車關稅有所降低,雖然仍高於川普重返白宮前的平均4.8%水平。消息公布後,國際股市隨即上漲,顯示市場對這份協議充滿期待。
這份協議的經濟規模極其龐大,歐盟承諾未來三年將自美國採購高達7,500億美元的石油、天然氣、核燃料及半導體,並額外投資6,000億美元於美國市場,其中包含購買大量高價軍事裝備。歐盟執委會主席Ursula von der Leyen進一步指出,雙方同意對飛機及零件、特定化學品、部分藥品、半導體設備、農產品、天然資源與關鍵原物料實行零關稅政策,這將促進多個產業鏈的跨大西洋合作,川普更在會後形容這是「史上最偉大的協議」,顯示其對協議內容的高度滿意。
雖然汽車及部分商品的關稅獲得調降,但鋼鋁產品的50%高額關稅暫時仍未改變,未來有可能以配額制取代,但具體細節仍需後續談判才能確定。此外,歐盟也承諾降低汽車和部分農產品的非關稅貿易障礙,為雙邊貿易提供更多靈活性。不過,這些配套措施仍在細節磋商中,尚未完全敲定。
對汽車產業而言,這次關稅調整雖無法回到過去低稅率時代,但至少避免了原本30%的懲罰性關稅,對歐洲車廠如BMW、賓士、Volkswagen等品牌將是一大緩解。然而,關稅依舊高於以往,或將推動車廠重新評估供應鏈策略,甚至擴大在美國本地的生產與投資,以減輕長期關稅壓力。整體來看,這份美歐貿易協議不僅是一次關稅的妥協,更是一場能源、軍事與科技產業的巨額合作,其效應將在未來幾年逐漸顯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