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事
May 05, 2025

電動車沒你想得那麼乾淨 豐田章男認為混合動力才是關鍵

在全球汽車產業全面擁抱電動化的浪潮中,Toyota會長豐田章男(Akio Toyoda)依然堅守其「多能源策略」的立場,主張應該全面思考減碳方案,而非盲目推崇純電動車。他認為,真正的敵人是「碳排放」,而非燃油引擎本身,近日在接受外媒專訪時,他再次重申這一觀點,指出即使純電車在使用過程中不排放廢氣,其整體碳足跡也未必比混合動力車來得低,特別是在以燃煤發電為主的國家。
Toyota會長豐田章男在近日專訪中再次強調,一味地純電化對減少碳排放恐怕沒有幫助。
Toyota會長豐田章男在近日專訪中再次強調,一味地純電化對減少碳排放恐怕沒有幫助。

豐田章男指出,過去二十多年來,Toyota已銷售超過2,700萬台油電混合動力車,其累積減碳效果等同於900萬輛純電動車,但若這900萬輛電動車是在以火力發電為主的日本市場製造與使用,其實會「增加碳排放」而非減少,這個說法雖未揭露其計算細節,但其用意很明確:不能只看尾氣排放來評估環保效益,還要全面考慮從電力來源到製造過程的碳足跡。在許多地區,電動車的能源來源仍高度依賴化石燃料,這讓「零排放」成為一種理想化的論述而非現實。此外,鋰電池生產的高碳耗能、充電設施建設不足、以及鋰、鈷等關鍵礦物的供應鏈挑戰,都成為電動車可持續發展的潛在隱憂。相較之下,混合動力車的技術成熟、基礎設施要求較低,更適合過渡期使用。

不同於許多車廠大刀闊斧宣布全面轉向電動化,Toyota採取的是更「審慎而務實」的多能源策略,並非電動車唯一選項。Toyota的路線包括:傳統油電混合車、PHEV插電式油電混合車、氫燃料電池車、純電動車以及使用合成燃料的引擎車型。豐田章男強調:「我們的戰爭對象是二氧化碳,而不是某一種技術。」此外,他也指出,貿然全力推動純電車發展,恐怕會對日本製造業造成重創,並可能導致高達550萬個就業機會流失,這並非對創新退縮,而是對現有產業結構與能源現實的考量,從產業穩定度、能源彈性與全球市場多元性出發,Toyota的策略更具系統性。

豐田章男的發言再次挑戰了主流媒體與政策導向中對「電動車是唯一未來」的論述。他的觀點提醒我們,在追求碳中和的過程中,技術與策略的多樣性才是關鍵,電動車雖是減碳的一條重要路徑,但不是唯一答案,特別是在全球能源結構與基礎建設尚未完善之前,混合動力車與其他能源型態的並存,更能有效應對實際挑戰,面對氣候變遷,速度固然重要,但正確的方向與方法更為關鍵,Toyota的多元化策略,或許正為汽車產業指出一條更具韌性的永續之路。

Toyota也擁有不少純電動車型,不過多能源的發展是他們目前的宗旨。
Toyota也擁有不少純電動車型,不過多能源的發展是他們目前的宗旨。
Toyota也有針對中國地區推出專屬的純電動車。
Toyota也有針對中國地區推出專屬的純電動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