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電動車近幾年快速成長,價格更因受到政府補助訂出實惠售價,於是就有更多品牌紛紛加入市場分食大餅,至今中國就已有129家電動車品牌,但中國消費能力根本無法負擔如此規模,因此便有品牌開起降價促銷,於是乎就引發一連串的內卷。由於內卷情況太過嚴重讓政府單位介入要求品牌停止惡性競爭,此外先前也有產業分析報告2024年全球僅有特斯拉、比亞迪、理想汽車與賽力斯集團等四家品牌實現營運獲利,若狀態持續下去2030年中國129家電動車品牌只會剩15家。

產業分析報告指出2030年中國上百家電動車品牌只會剩下15家。
然而在2030年品牌倒閉或被整合到來之前,中國經銷商正面臨雪崩式倒閉,據分析指出不斷的削價競爭導致利潤降低庫存成本增加,使其自2020年來中國已有超過8千家經銷門市倒閉,明年還有數千家也會面臨倒閉風險。然而除了內卷因素,近年汽車銷售模式也有所改變,品牌端直接設立門市面對消費者和採線上購買,這些銷售管道都讓消費者不再需要透過經銷商購買車輛,而這不僅是發生在中國,目前已有歐美品牌陸續採線上或直接面對消費者的銷售模式。

消費模式轉變加上利潤降低和庫存成本增高,2020年來中國已有超過8千家經銷門市倒閉,明年還有數千家也面臨倒閉風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