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yota於去年以約60億日圓(約台幣12.1億元)購得福岡縣東北部工業區土地,原計畫在三年內啟動建設,專門生產電動車電池。但由於市場需求疲軟,公司在2024年3月首次宣布延後該項目,如今又再度推遲。根據《日經亞洲》報導,原訂於2028年啟用的計畫目前尚未有新的開工時間表。福岡縣知事及Toyota社長佐藤恒治均證實了這項延期,並強調公司將「根據市場條件調整投資節奏」。這不僅意味著Toyota對全球電動車市場的不確定性持保守態度,也表明該公司正在重新評估產能配置,避免新廠投產後陷入閒置。
根據Toyota最新財報,公司已將截至2026年3月的全球電動車銷售預期下調10%,由原本的27.7萬輛調整至約25萬輛。儘管Toyota的電動車銷售在今年前三季仍較去年同期成長20.6%,達到117,031輛,但與預期相比仍顯不足。這反映出即便市場對電動化有強烈政策推動,實際購買動能仍受限於高價格、充電基礎設施不足與續航焦慮等問題。Toyota此次選擇延後建廠,某種程度上是為了避免重蹈其他車廠「產能過剩」的覆轍。然而,Toyota並未完全放棄長期目標。公司仍維持2026年達成全球150萬台電動車銷售的中期願景,只是現階段將採取「按需求投資」的策略,以更靈活的方式應對市場波動。
儘管日本國內項目延期,Toyota仍在全球範圍內推進電動化布局。公司計畫於2027年前後在中國上海建立新工廠,專為Lexus生產高階電動車,包括LF-ZC與LF-ZL等旗艦級車款。與此同時,Toyota也持續投入固態電池研發,希望以技術突破重振市場信心。業內分析指出,Toyota 前的策略轉變並非退縮,而是「節奏重構」。與其盲目追趕電動車浪潮,公司選擇以混合動力與氫能為支撐,穩步推進多元化能源布局。這種審慎策略或許使Toyota短期內落後於特斯拉、比亞迪等純電品牌,但在長期能源轉型中,卻可能讓其保有更高的韌性與靈活性。
Toyota在福岡電池工廠的再次延後,清楚揭露了現今全球電動車市場的冷卻現象。當各國補貼減少、消費者觀望態度升溫時,即使是行業巨頭也不得不重新審視投資步調。然而,Toyota並未止步於此。它選擇用時間換取確定性,持續觀察市場需求的真實走向。未來,隨著技術成熟與基礎設施完善,Toyota仍有機會在電動化轉型的下半場重新發力。這場關於速度與穩健的抉擇,或許將決定它能否在新能源競爭中保持長期領先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