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美國佛州一宗涉及特斯拉Autopilot自動輔助駕駛系統的致命車禍案件中,特斯拉被判賠高達3.29億美元,引發了車壇一陣討論熱潮。
該事件發生於2019年,一輛搭載Autopilot系統的2019年款Model S在佛州邁阿密戴德郡撞上一輛停在路旁的Chevrolet Tahoe,造成車內乘客Naibel Benavides Leon當場死亡,其男友Dillon Angulo亦嚴重受傷。駕駛人George McGee承認當時因手機掉落而分心,並誤以為Autopilot能自動煞車避免碰撞。他也承認過於依賴系統,未適當監控路況。但陪審團認為,儘管McGee本人疏忽,特斯拉對於Autopilot的行銷與功能描述存在誤導,因此須承擔33%的責任,最終判決包括4,250萬美元的賠償金與2億美元的懲罰性賠償金。
面對如此鉅額判決,特斯拉強烈反駁這一結果。在法院文件中,特斯拉表示,這起事故的發生完全是因駕駛「極度魯莽」的行為所導致。公司指出,Autopilot系統設有多重安全機制,例如碰撞警告與駕駛注意力偵測,但McGee不僅忽視了系統的警告,還踩下油門強制系統前進,這明顯是對科技功能的誤用與濫用。特斯拉表示:「歷史以來,一直都有像McGee一樣以自我為中心且魯莽的駕駛者,應對自己的行為承擔法律後果。若因為駕駛者的錯誤而懲罰車廠提供的先進安全系統,將會阻礙技術發展,最終損害更多生命。」
這起案件的本質,實則觸及一個關鍵問題,當車輛配備愈來愈多的駕駛輔助科技時,責任應該如何分攤?是否因為系統名為「Autopilot」,便容易讓駕駛者誤解其功能範圍?或應該全面檢視自動輔助駕駛的命名與市場定位?Tesla已要求法官推翻判決或降低賠償金,未來法院的裁定結果將對汽車產業產生深遠影響,特別是對所有正在積極開發自動駕駛技術的廠商而言,更是關鍵性的法律判例。此案的後續發展,也可能重塑駕駛者與車輛之間的責任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