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特斯拉為例,其Model Y在一起車禍中並未有明顯的門把損壞,然而因電系失效導致車門無法開啟。儘管前座乘客仍有意識,卻無法自行解鎖車門逃生。這並非單一個案,從Cybertruck的加州火災,到Model S在威斯康辛州的事故,都曾發生過乘客受困於無法打開的電動門的狀況。不僅是Tesla,其它品牌如Ford Mustang Mach-E、Rivian R1S、Fisker Ocean等也都傳出過類似問題。
在2015年的案例中,一名72歲老翁和他的狗被困在Chevrolet Corvette中死亡,原因同樣是電池耗盡導致無法開門。令人心痛的是,車內其實有手動緊急門鎖,但他並不知道。這些案例說明,若是缺乏可靠的備援機制與足夠的使用者教育,即便車輛未完全損毀,也可能因為設計缺陷而釀成災難。
大多數電動隱藏式門把其實都具備「手動緊急釋放門鎖」,但問題在於多數車主與乘客對此毫無所知。此外,當乘客在事故中因氣囊或撞擊而受困時,即使知道手動開門方式,也可能無法行動。最具代表性的案例來自Model Y的事故中,乘客Susmita Maddi因為氣囊阻礙、無法自行逃生,最終被火焰嚴重燒傷並永久受損。她對Tesla提出訴訟,直言:「買特斯拉是我人生中最錯的決定。」
目前,中國已公開表示考慮全面禁用隱藏式電動門把,並要求未來所有車款至少需配備可見的外部門把與內部手動備援裝置。由於中國是全球最大汽車市場之一,這項政策若實施,將對全球車廠設計趨勢產生深遠影響。這些事件再次證明,即使是再先進的科技,若在緊急情況下無法迅速啟動,便可能成為致命陷阱。尤其對於電動車來說,電力不穩與高壓電系統的依賴性,使得傳統機械備援設計顯得更加重要。許多消費者與消防專業人士已呼籲,各國政府應立法要求電動車保留直覺式、可視且可操作的機械備援機制,確保在關鍵時刻能夠救人一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