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與日本達成新的關稅協議,此舉造成了美國汽車三大巨頭的不滿。
這項協議一公布,日本車廠如Toyota與Mazda的股價分別大漲15%與17%。這並不難理解,因為根據2024年的海關統計資料,日本出口至美國的汽車產品佔其總出口比重高達28%,一旦關稅下降,這些車廠在美國的競爭力將進一步提升。相對之下,美國汽車產業則面臨更沉重的成本壓力,以通用汽車為例,該公司表示在2025年第二季,貿易關稅已造成其損失達11億美元,預計全年可能損失高達50億美元,這樣的財務壓力不僅削弱其全球競爭力,也影響到美國汽車工人的就業與生產前景。
儘管白宮聲稱這項協議將協助美國汽車進軍日本市場,但事實上,日本對外國汽車品牌長期設有諸多非關稅障礙,市場開放程度相對有限。美國汽車業者對此表達強烈不滿,直指此協議為「對美國產業與勞工的背叛」。他們批評表示,這將會讓高美國內容率的北美車輛承擔高額關稅,卻對日本進口車給予低稅優惠,根本違背保護美國產業的原則。此外,這項決策也引發政治層面的爭議,部分反對黨議員認為川普此舉過於偏袒亞洲盟友,忽視本土產業需求,質疑其「美國優先」政策是否名存實亡。
此協議也加劇了全球貿易的不確定性,歐洲汽車製造商目前也極力尋求與美國簽訂有利協議,但與歐盟的談判進展緩慢。川普甚至威脅將對歐洲商品課徵30%的關稅,讓歐洲市場充滿不安。同時,英國則早先與美國簽下10%關稅的協議,進一步加劇了美國貿易政策的不平等現象。隨著2025年進入下半年,全球汽車產業恐將面臨前所未有的市場波動與政策風險。對美國本土汽車業而言,這不僅是貿易戰,更是一場攸關生存的政策博弈。

對日本品牌來說,新的關稅政策是大利多,消息一出Mazda的股價大漲。

Toyota也是受惠的品牌之一,股價也隨之大漲超過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