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在攜帶式油桶的管理方面相當嚴格,而各種安全規範讓攜帶式油桶變得相當難用。
這個問題的根源可以追溯到2007年,當時美國環保署通過新規,要求減少油桶蒸發排放,導致製造商移除通氣孔,結果造成油桶在加油時因缺乏空氣流通而導致出油速度極慢。接著在2008年,美國國會通過《兒童汽油燒傷防治法》,規定所有油桶必須配備兒童安全鎖,類似藥瓶上的防護機制。雖然初衷是保護孩童,但複雜的開啟結構讓油嘴經常在使用時損壞。到了2022年,《可攜式燃油容器安全法》進一步規定油桶必須加裝防火回燃裝置,以防止火焰回流引發爆炸,這更讓油嘴設計變得更複雜,導致整體使用體驗大幅下降。
面對大量民怨,美國環保署於上週正式向各大油桶製造商發出信函,鼓勵在產品中加入自動關閉的通氣孔設計,以改善燃油流速慢的問題。雖然這項改革僅針對眾多問題中的一部分,但至少顯示出官方已經開始正視多年來民眾對油桶的不滿。EPA署長Lee Zeldin表示:「多年的油桶使用混亂問題,早已讓人們感到沮喪。未來我們希望美國人能擁有既符合法規又好用的油桶。」
此次倡議並非放寬法規,而是希望能在不犧牲安全與環保的前提下,讓油桶重新具備效率與便利性。事實上現代油桶的複雜化源自一連串立法初衷良好的規範,但實際使用中卻造成消費者大量抱怨。隨著EPA重新檢視這些標準,未來的油桶可能在保留必要的防護機制下,兼顧更快的出油速度與更人性化的設計。這項舉措如果順利推進,或許能讓攜帶式油桶重新回到「簡單、好用」的本質,進一步提升民眾的日常使用體驗。

面對大量民怨,美國環保署於上週正式向各大油桶製造商發出信函,鼓勵在產品中加入自動關閉的通氣孔設計,以改善燃油流速慢的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