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事觀點
擔心電動車開不習慣?Volkswagen推出ID.Promise服務,買了後悔百日內可退車
電動車在使用上和燃油車大不相同,因此有部分人會擔心若真的轉至電動車會不習慣,一來一往賣車又會損失不小金額,英國Volkswagen就推出ID.Promise試駕後再決定,百日內可退款服務。
Nov 21, 2025
蛛蜘人湯姆·霍蘭德創立的無酒精啤酒品牌Bero宣布和Aston Martin合作
《蛛蜘人》演員湯姆·霍蘭德創立無酒精啤酒品牌Bero,Bero在市場推出後也獲得好評,近日Bero也宣布和Aston Martin展開為期3年的合作。
Nov 21, 2025
重建破碎聯盟的關鍵時刻 Nissan與Renault悄悄重啟合作談判
曾是全球汽車業最具代表性的跨國聯盟之一,Nissan與Renault的合作關係在近年來幾經波折。如今,雙方似乎正悄悄展開新一輪的合作談判,試圖重建昔日的聯盟關係。根據外媒報導指出,Renault與Nissan兩家公司的新任執行長正在積極洽談新合作模式,顯示雙方都有意在現今汽車產業劇變的情勢下再次結盟,攜手共度難關。
Nov 20, 2025
特斯拉Model X默默減重進化 是偷工減料還是工程奇蹟?
自2015年首次亮相以來,Tesla Model X在外觀上未曾有過重大改變,但在不為人知的細節裡,這輛電動SUV實際上已歷經多次微調與進化。特別是在重量管理方面,Tesla透過長期且隱性的工程優化,使2026年式Model X比十年前的版本輕了將近181公斤,成為電動車界罕見的減重案例。這一切的改變雖然悄無聲息,卻大幅提升了車輛的性能、能效與操控表現。
Nov 20, 2025
皮卡越野之爭,Toyota Hilux vs. Volkswagen Amarok
Toyota Hilux和Volkswagen Amarok都是越野皮卡車中佼佼者,但媒體就是好奇到底誰會更勝一籌,因此只好將兩車開到越野場實際比拚了。
Nov 20, 2025
Tesla也加入抗中行列,要求供應商停止使用中國製零件
將供應來源放在隨時會翻臉的國家,對生產來說就是處於不穩定高風險狀態,日前GM就向零件供應商要求不得提供中國製零件,而近日Tesla也加入這項行列,向供應商表示不得使用中國製零件。
Nov 20, 2025
McLaren首款休旅車將搭載V8油電動力,預計2028年亮相
財務問題獲得解決的McLaren,接下來任務就是推出新產品,其中早在2022年就在考慮的休旅車,近日則有了最新進度,於日前全球經銷會議中McLaren就展出了品牌首款休旅車油土模型,同時也預告上市時間。
Nov 20, 2025
Hyundai全新碳纖維套件 展現Ioniq 6 N更狂野面貌
在性能車市場日漸白熱化的當下,Hyundai為其旗艦電動性能車Ioniq 6 N推出全新「N Performance Parts」選配套件,以強化空氣力學與賽道表現。這套售價韓國售價為11,000,000韓元(約台幣23.4萬元)的升級方案,最大亮點在於導入了一組靈感源自Porsche 911 GT3的「雙層可調式碳纖維天鵝頸尾翼」,可提供最高305公斤的下壓力。此外,該套件還包含更突出的前下擾流板、側裙與後擴散器,皆採用裸露碳纖維設計,並與車體下方的紅色飾條形成強烈對比,塑造更具戰鬥感的外觀氛圍。
Nov 19, 2025
比亞迪歐洲擴張爆發 從中國龍頭邁向全球巨頭
在短短五年內,比亞迪從一個在歐洲幾乎默默無聞的品牌,轉型為在全球電動車市場中勢如破竹的巨人,如今這家中國車廠已經進軍歐洲29個市場,2024年前九個月的銷量已突破80,807輛,年增幅度超過三倍。隨著品牌知名度與產品競爭力的攀升,比亞迪正在為下一階段的擴張做準備,並計畫將觸角延伸至歐洲更多地區,以建立更深厚的在地化根基。
Nov 19, 2025
Ford焦點Focus結束生產熄燈,國內市場持續販售但進入倒數階段
今年初Ford在給外媒的信件中,宣布Focus將會在11月停產,就在日前Focus已在德國Saarlouis工廠完成最後一輛生產結束27年生涯。
Nov 19, 20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