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zda CX-30去年才在台灣市場與消費者見面,相信大家對這款車仍記憶猶新,這次新年式的推出在外觀上並未做任何調整,為了喚起大家記憶還是稍微簡略介紹一下外觀的幾項重點,若是對Mazda車系略有研究的讀者應了解CX-30的基礎是建立在Mazda 3房車而來,稱它是增高版的Mazda 3一點也不為過,相似的輪廓在調高底盤及潤化面容的銳角後變得更為親民,輪拱周圍的防刮飾板也說明了這是一輛Outdoor定位的跨界休旅,不過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當初發表會時設計師所強調的光影流動車體鈑件蔚為該車型的一大特色,在豔陽的照射下車門鈑件如水面波紋般躍動,確實在視覺呈現上比起多數車型來的更具律動感,不得不稱讚設計師在較難凸顯特色之處能跳脫框架呈現出不凡的工藝之美。
                                                        
                                                        
                                                        
                                                        說起Mazda的內裝鋪陳其質感與設計功力堪稱日系品牌的時尚大師,透過簡化線條及材質、色調的運用呈現宛如精品般的氣氛營造,CX-30同樣延續此模式打造出與同級對手大異其趣的高質感車艙表現,無論是摸起來的觸感及精緻度皆是同級車的一時之選,有人說Mazda的訂價策略脫離主流民意,我會說那是你還沒體會過Mazda的職人工藝,多花的銀兩不會讓你感覺像買高檔歐系車般被品牌光環所吞噬,它就是實實在在地呈現在你的眼前毫不掩飾,尤其試駕的旗艦進化型還獨家配置有BOSE音響系統,視覺上滿足了,聽覺也獲得更高層級的享受,跟別提新年式車型還加入了換檔撥片功能,若以最高的109.9萬車價來看,你還買不到入門的歐系高級品牌小轎車,但你已能入手如此高檔且配備豐富的日系精品休旅,怎麼算都划算,前提是你尚未被品牌光芒所蒙蔽。
                                                        
                                                        
                                                        
                                                        
                                                        這次新年式CX-30還將原本高階車型才配置的CTS車道維持輔助功能全面下放,搭配原本就有的MRCC全速域主動車距控制及LAS車道偏移防止與LDWS車道偏移警示功能,行駛在高速公路上將能大幅降低駕駛的疲勞感,至於CTS系統作動時方向盤的拉扯感也算溫和,並不會有過於突兀的操作手感,不過要注意的是CTS系統的啟動範圍限制在時速55 km/h以下,意味著高速狀態駕駛須自行掌控方向盤的控制權,整體而言在主動安全系統開啟之下電腦對於車輛的掌控算是相當柔順。
                                                        
                                                        
                                                        由於僅是新年式的調整,動力系統仍維持原先的2.0升Skyactiv-G自然進氣引擎,165匹的最大馬力並不算搶眼,相較其他小排氣渦輪引擎所帶來的瞬間力道湧現感還是有著較為細緻的出力品質,雖然原廠已有2.5升渦輪引擎的引進計畫,不過至少近期在國內是無緣得見,但也因Mazda多年在自然進氣引擎的調教上頗具心得,即便馬力輸出不甚驚艷,但在各檔位的轉數區間皆能給予適切的力道回饋,另外也能透過排檔座旁的模式切換按鍵獲取更多的駕馭樂趣,若你還是對性能有所要求的買家,那還是建議你其他的渦輪車款較為合適。
                                                        
                                                        
                                                        相較於輸出較為和緩的動力設定,底盤表現倒顯得頗為出色,前文提過CX-30時從Mazda 3衍伸而來的休旅車型,對比標準休旅車其底盤高度又更為低伏,意味著CX-30更低的重心表現對操控感受絕對有一定程度的幫助,果不其然在彎中的側傾抑制相當優異,高速下帶給駕駛的信心也極為充裕,不必像傳統休旅車般需長時間與側向重心抗衡,甚至越開越覺得它擁有轎車般的靈魂,加上有GVC+G力導引控制技術,使得彎前減速到出彎加速的過程更為流暢,不用怕前驅車過多的推頭反應減緩油門供給,若硬要挑小問題便是出彎力道若能更為飽滿,相信會是一部樂趣與實用兼具的全方位休旅,期盼未來國內若有機會導入2.5升渦輪引擎,屆時再來重新檢視CX-30應會有更不一樣的體會。
                                                        
                                                        
                                                        
			Mazda CX-30旗艦進化型規格表 | 
		|
| 
			 長寬高(mm)  | 
			
			 4395/1795/1540  | 
		
| 
			 軸距(mm)  | 
			
			 2655  | 
		
| 
			 車重(kg)  | 
			
			 1408  | 
		
| 
			 引擎型式  | 
			
			 直列4缸汽油引擎  | 
		
| 
			 排氣量(c.c.)  | 
			
			 1998  | 
		
| 
			 最大馬力(hp)  | 
			
			 165  | 
		
| 
			 最大扭力(kgm)  | 
			
			 21.7  | 
		
| 
			 變速系統  | 
			
			 6速手自排  | 
		
| 
			 傳動型式  | 
			
			 前輪驅動  | 
		
| 
			 前懸吊  | 
			
			 麥花臣  | 
		
| 
			 後懸吊  | 
			
			 扭力樑  | 
		
| 
			 前輪尺寸  | 
			
			 215/55 R18  | 
		
| 
			 後輪尺寸  | 
			
			 215/55 R18  | 
		
| 
			 平均油耗(km/l)  | 
			
			 15  | 
		
| 
			 售價(萬元)  | 
			
			 109.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