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車輛科技技術不斷提升,現今多數車輛具備更高安全的車體結構和多項防護系統,為了進一步強化汽車品牌配置安全系統和減少意外事故,Euro NCAP近日公佈自2009年引入評測系統以來最大幅度的改革調整,2026年起將會以「安全駕駛」、「避免事故」、「事故保護」和「事故後安全」做為檢測四大依據,未來之後每3年也會針對規範進行更新一次。
安全駕駛Safe Driving
在安全駕駛項目Euro NCAP將會更注重駕駛監測系統,未來想在此獲得高分除具備駕駛監測系統外,也還須具有持續追蹤、敏銳度、酒精/藥物辨識、安全帶繫上監測、駕駛失能協助停車等功能。另外由於車內觸控螢幕愈來愈多,因此介面是否具備清晰度、操作直覺性特性和實體按鍵等都在評測範圍。
能否持續對駕駛監測、敏銳度和螢幕操作直覺性與實體按鍵等都是之後檢測項目。
避免事故Crash Avoidance
降低事故最直接有效方式就是避免撞擊,因此針對自動緊急煞車、車道置中等系統檢測會更加嚴苛,同時也會導入更貼近真實路況測試場,此外若具備誤踩油門、騎士開門碰撞等防護則會獲得額外加分。
針對主動煞停輔助、車道置中等系統檢測會更加嚴苛。
事故保護 Crash Protection
倘若真不幸發生碰撞,除車體結構與車內人員需獲得最安全防護降低傷害程度,對行人造成的傷害也會加強檢視,未來擋風玻璃結構將會列入評分。
撞擊後對車內人員保護至關重要,之後也會加強對行人造成傷害和擋風玻璃檢測。
事故後安全Post-Crash Safety
當撞擊後另一重要項目就是能夠車內人員能順利脫離或方便救援人員搶救,而有鑑於電動車愈來愈普及和事故後車門把手無法開啟造成憾事,因此電動車需具備車輛碰撞車門把手仍能開啟作動、警告駕駛電池有起火風險,和充電與碰撞起火警告功能。
電動車起火警告和撞擊後車門是否能開啟也會列入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