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事
Aug 19, 2025

電動車充電站暗藏空氣污染風險 UCLA研究揭露高濃度懸浮微粒

在電動車被普遍認為是環保解方的今日,一項來自UCLA公共衛生學院的最新研究卻揭露了一個令人意外的事實,在快速充電站周圍的空氣可能比傳統加油站還「髒」。該研究針對電動車快充站進行測試,發現空氣中細懸浮微粒PM2.5濃度顯著偏高,甚至曾出現高達每立方公尺200微克的紀錄,遠高於正常都市背景值。
電動車在現今被普遍認為是環保解方,但最新研究揭露在快速充電站周圍的空氣可能比傳統加油站還「髒」。
電動車在現今被普遍認為是環保解方,但最新研究揭露在快速充電站周圍的空氣可能比傳統加油站還「髒」。

研究指出,造成PM2.5濃度升高的主因並非來自車輛本身,而是與充電設施的設計有關。DC快充站的電力轉換櫃內部設有高效風扇,這些風扇在運轉時會攪動地面與周圍的灰塵與微粒,造成微粒再懸浮現象。這些微粒能夠被人體吸入,並進一步深入肺部甚至進入血液,對心肺功能造成潛在風險。特別是對患有呼吸道或心血管疾病的人來說,更應該格外注意。

UCLA的研究顯示,雖然都市平均PM2.5濃度為每立方公尺78微克,在繁忙路口或高速公路附近則為10~11微克,而加油站則約為12微克,但電動車快充站的數值平均達15微克,並可能飆升至200微克的極端值。這些數據打破了人們對電動車充電站無污染的印象。

雖然這些數據令人震驚,但研究人員也強調,這個問題有望透過簡單的設計改良來解決。UCLA環境健康教授朱一芳指出,若在電力櫃風扇處安裝空氣濾網,將可大幅減少微粒再懸浮現象,進而降低使用者暴露風險。此外,研究也建議,車主在充電期間應留在車內並保持車輛空調系統運作,以確保內部空氣品質;若情況允許,也可短暫離開充電站至空氣較清新的地方等待。

不過,環保學者也補充強調,整體而言電動車依然遠比傳統燃油車輛環保。根據相關研究,儘管生產初期碳排放較高,但只要行駛里程達到9萬公里,電動車的總碳足跡便會比汽油車低30%。因此,這些風險應被視為改善空氣品質過程中的一部分挑戰,而非對電動車轉型的否定。

這項研究再次提醒我們,綠能技術的發展不應只聚焦於整體排碳減量,對於微觀健康風險與細節設計也必須加以審視。隨著電動車快速普及,充電基礎設施也同步擴增,若能及早針對風險點進行改善,例如風扇過濾設計、地面防塵改善等,將可同時保障環保效益與使用者健康。

UCLA的研究顯示,雖然都市平均PM2.5濃度為每立方公尺78微克,在繁忙路口或高速公路附近則為10~11微克,而加油站則約為12微克,但電動車快充站的數值平均達15微克,並可能飆升至200微克的極端值。
UCLA的研究顯示,雖然都市平均PM2.5濃度為每立方公尺78微克,在繁忙路口或高速公路附近則為10~11微克,而加油站則約為12微克,但電動車快充站的數值平均達15微克,並可能飆升至200微克的極端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