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事
May 12, 2025

美中貿易再啟對話 90天降稅緩衝期回歸正常

美國與中國近期達成一項歷時許久的初步貿易協議,內容雖非全面解決貿易爭端,但確實為雙邊關係釋出一些善意,根據協議內容,美國將對中國進口商品的附加關稅從原本高達145%暫時調降至30%,而中國則將美國商品的關稅從125%調降至10%,這項措施的有效期為90天,期間雙方將進一步磋商是否能建立一套更長期且穩定的貿易架構。
美中對談結束,雙方現在有90天降稅緩衝期,各界希望可以在這90天內達成長期解決的方案。
美中對談結束,雙方現在有90天降稅緩衝期,各界希望可以在這90天內達成長期解決的方案。

儘管這項協議在表面上看似讓雙邊進口壓力減輕,但其實在汽車產業方面,效應仍相當有限,美國對中國汽車與零組件仍保有25%的基礎關稅,這項政策是從川普政府時代沿用至今。部分零件可能在臨時貿易條款下享有豁免,但整體而言,汽車產業仍未能真正受惠於此次降稅緩衝期。尤其對中國製電動車來說,這項協議幾乎未產生任何實質改變。從2018年以來,中國電動車便遭到美國高關稅封鎖,在貿易政策尚未徹底調整前,這個市場屏障依舊無解。此外,對於像Buick別克與Lincoln林肯等美系品牌在中國組裝的車款是否可望因而重返美國市場,也仍充滿不確定性。

白宮聲明指出,此協議與美英剛簽訂的貿易協議一樣,意在「降低報復性措施、維持對中國的基本關稅制度,並開啟進一步擴大美國出口的對話」。從戰略角度來看,這不僅是一項貿易協議,也是一場關於全球經濟主導權的政治操作。中國方面雖展現合作姿態,雙方互信卻依然薄弱。若這次短暫的緩和無法轉化為長期合作,恐怕終究只是曇花一現的外交秀,這項協議為陷入僵局的美中貿易關係打開了一扇窗,儘管前景未明,至少在當前的緊張局勢下釋出了一絲希望。但除非雙方能夠擺脫過往的強硬態度與政治包袱,否則像中國電動車這樣的敏感議題,恐怕仍將被排除在未來的市場重新開放之外。

面對中國製車輛能否銷售至美國依舊尚未明朗,美國對於車輛依舊有著嚴格保護。
面對中國製車輛能否銷售至美國依舊尚未明朗,美國對於車輛依舊有著嚴格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