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第36屆金曲獎共有88組優秀創作者、42件精彩作品入圍,涵蓋音樂與戲曲表演2大類別,展現臺灣傳統藝術的多元與創造力。入圍作品中,音樂類由《舒密特與楊文信:萬彩雙琴》囊括最多提名,獲6項入圍;而戲曲表演類則由《孟婆客棧:冥星雙飛俠》與《青姬》為入圍大贏家,皆獲得5項提名,競爭激烈,精彩可期。

文化部政務次長李靜慧指出,日前OPENTIX兩廳院文化生活公布的2024年度數據報告中,即使表演藝術圈的整體票房數據尚未回復到疫情之前,但戲曲類和傳藝類的表演,不論是節目的檔次,或是總演出的場次,數字上都衝出非常漂亮的成績,戲曲類的售票數字甚至超過音樂劇。李靜慧說,傳統藝術界也有國家隊,文化部會全力支持傳統藝術,透過「文化黑潮計畫」、「國家語言整體發展方案」、「沃土計畫」、「重建臺灣藝術史2.0計畫」等,讓傳統藝術國家隊不斷地整隊成形、走出國際,使世界各國都能看見與理解臺灣的文化力量。

傳藝中心主任陳悅宜表示,本屆共有632件作品報名,包含音樂類354件、戲曲類278件,最後僅有88件入圍,競爭非常激烈,能入圍已經是對創作的極高肯定。本屆主題是「代」,從去年的「日日」延伸出更凝練的思考,一個字卻有豐富的層次,第一個面向是縱向,是技藝垂直的傳承,象徵師徒之間、世代之間的接棒;第二個面向是橫向,代表跨世代、跨領域的融合與對話,同時也有團結的意涵,所有崗位上的人彼此代位,互補共榮,才能成就一台好戲。陳悅宜說,從35換景到36,不只是換一個數字,更象徵代代相傳、勇往直前,感謝文化部長期以來對傳藝中心的支持與投入,讓傳統藝術得以持續深化、向前。
傳藝中心指出,為進一步鼓勵劇團與創作者積極創作、拓展原創作品的廣度與深度,自第35屆起,傳藝金曲獎針對作曲、作詞、編曲類別增設「首次出版發行」的報名規範,劇本類則要求為「首次演出」作品,涵蓋原創、改編與整編劇本,期盼引導更多優質且嶄新的創作進入舞台與市場。此一制度推動後,也讓本屆報名作品在數量與結構上有些許變化(音樂類逾300件、戲曲表演類近300件,較去年略少),但也反映出臺灣傳統藝術在創新之路上的活力與企圖,評審委員一致認為整體作品質量依舊精彩,尤其在創作、詮釋與製作層面,均展現高度專業與創意。

音樂類召集人潘皇龍指出,本屆音樂類評審共11位,專業領域涵蓋廣泛,從作曲、演奏到編曲都有人才。今年報名最多的是作曲,其次是演奏與編曲,作品整體水準非常高,評審過程也絕對公平。潘皇龍說,我們常說路走熟了後,這條路就是你的,沒有入圍、沒有得獎其實才是常態,只要夠努力,終會被看見,入圍了也不能鬆懈,要繼續努力,堅持不懈是很重要的。

總召集人暨戲曲類召集人李國俊亦表示,各團隊表現都非常精彩,競爭也非常激烈,許多獎項評審間討論激烈,最後是以投票方式來決定,仍有許多作品票數相同,並列進入圍名單,顯見作品水準接近、難分軒輊,鼓勵創作者持續深耕,帶來更多優質作品。

本屆音樂類特別獎得主為陳茂萱、戲曲表演類特別獎為林吳素霞,肯定他們在推動傳統藝術發展上的卓越貢獻。陳茂萱(1936-2023)以超過60年的音樂教學、創作與行政經驗,將臺灣音樂帶向新高峰,展現音樂人對文化傳承與未來發展的責任。陳茂萱在音樂教育上,跳脫日治時期遺留的框架,推行改革實踐;在音樂創作上,使「現代性」與「本土性」交織,在傳承文化的基底上開創臺灣現代音樂語彙;在音樂行政上,為聯合實驗管絃樂團(今國家交響樂團)及實驗合唱團的草創階段奠定穩固發展基礎。陳茂萱的成就不僅拓展臺灣音樂的多樣性,更為下一代音樂人舖築廣闊的前景,充分展現傳藝金曲獎音樂類特別獎的精神與價值。

林吳素霞生長於南管世家,自小便展現驚人天賦,吹拉彈唱樣樣精通,是難得的女性「館先生」。1963年加入「南管戲培訓班」學習南管戲文,1993年創立「和合藝苑」,以「倡導南管古樂和七子戲(小梨園)為宗旨」。兼擅舘閣清曲與舞台展演戲齣,打破二者界域,是全方位的藝術家,近60年的表演、執教、傳承、推廣生涯,育才無數,近年來更致力於資料賞析整理與保存,維繫南管藝術於不墜。

總導演郎祖筠跟策展人郎祖明說明,「代」是台前台後、臺上臺下一起打拚的成果,每一次「換景」,不只是舞台的轉換,更是時代、人心與角色的變化。這次的策展及頒獎典禮概念,就像一粒種子落在荒地上,即使環境艱困,也能長成大樹,為人蔭涼、凝聚信仰,從酬神、民間到藝術殿堂,成就今日傳統藝術的共榮,文化也在這樣的日常中,一代接一代,代代相傳。「曾經的傳統,都是當時的流行;而現在,正是重新流行的開始。」

今年傳藝金曲獎的宣傳大使由曾在戲劇作品《商魂》中挑戰演出京劇演員、並以此入圍金鐘獎的實力派演員李國毅擔綱。李國毅在記者會上表示,傳統藝術的呈現是台前與幕後共同努力的結晶,坦言自己對表演要求甚高,當時為了詮釋好劇中的角色,足足花了8個月密集訓練才敢「粉墨登場」。李國毅特別感謝國光劇團的劉珈后老師與其夫婿的指導,讓他有機會深入傳統藝術,也親眼見證老師們對文化傳承的執著與熱情。他感慨地說「每一個眼神、每一個身段,都是一輩子的功夫。」
宣傳大使李國毅感言:
以下為所有入圍名單:
特別獎得主
音樂類特別獎:陳茂萱
戲曲表演類特別獎:林吳素霞
音樂類─專輯獎
【最佳傳統音樂專輯獎入圍】
(專輯名稱∕入圍者)
滿空飛/藝萣彩繪工作室
陳家崑《水》二胡演奏專輯/大悅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臺灣‧福爾摩沙/臺北市立國樂團
傳聲錄•泗水關/苗栗陳家班北管八音團
【最佳藝術音樂專輯獎入圍】
(專輯名稱∕入圍者)
舒密特與楊文信:萬彩雙琴/國家表演藝術中心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
綻 Blossom/好有感覺音樂事業有限公司
Hers──《AIR》邱佩珊長笛演奏專輯 女性作曲家系列/琴房事物所
陳必先的貝多芬計畫──以時間入味的傳奇/瑩聲國際有限公司
安土/敦仁醫院
【最佳跨界音樂專輯獎入圍】
(專輯名稱∕入圍者)
湘蘭圖:爵士臺灣戲曲現場收音專輯/創銘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生命之輪/聲動樂團
汝聲/晴夏文化整合行銷有限公司
森林嬉遊曲/賦格兒童音樂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東方不是夢──陳崇青柳琴、阮咸創作專輯/風潮音樂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最佳影音出版獎入圍】
(專輯名稱∕入圍者)
狐狸兒媳──小翠的愛情札記/榮興工作坊
大山客/榮興工作坊
2024驚嘆樂舞衛武營場──臺灣原住民樂舞饗宴/財團法人東元科技文教基金會
音樂類─個人獎
【最佳作曲獎入圍】
(入圍者名稱∕曲名∕專輯名稱)
董昭民/月嬉/臺灣迴音
王乙聿/賽德克的回聲/臺灣迴音
李元貞/新(野蠻)巴洛克采風──遙想新港1636年/臺灣迴音
鍾耀光/《賞蓮》古箏協奏曲/桃園行
陳茂萱/交響詩 Y²=X(X+Y)(LIVE)/那個扛號走來的人──陳茂萱管絃樂專場(LIVE)
【最佳作詞獎入圍】
(入圍者名稱∕曲名∕專輯名稱)
劉亮延/品畫辨龍蛇/湘蘭圖:爵士臺灣戲曲現場收音專輯
路寒袖/消失的國度──詩寫大肚王/島嶼花開──路寒袖詩作舞展
周定邦/台灣地名相觸歌/唱咱台灣一歌詩:大目周台灣唸歌作品集
羅妍婷/Dunes 沙丘/Land forms
【最佳編曲獎入圍】
(入圍者名稱∕曲名∕專輯名稱)
Enjott Schneider/施耐德:以臺灣民謠《望春風》而作的浪漫曲,為大提琴與管風琴/舒密特與楊文信:萬彩雙琴
盧亮輝/三首臺灣民間音樂/臺灣‧福爾摩沙
陳能濟/臺灣舞曲/臺灣‧福爾摩沙
鄭榮興/泗水關/傳聲錄•泗水關
瞿春泉/《魚躍龍門》京胡與樂隊/琴韻新篇──2024臺北市傳統藝術季閉幕音樂會
【最佳專輯製作人獎入圍】
(入圍者名稱∕專輯名稱)
簡文彬/舒密特與楊文信:萬彩雙琴
張紅蘋/綻 Blossom
鄭榮興/傳聲錄•泗水關
黃裕昌、陳雨亭/陳必先的貝多芬計畫──以時間入味的傳奇
胡延忠、張玹、黃毓棻/安土
【最佳演奏獎入圍】
(入圍者名稱∕專輯名稱)
Wen-Sinn Yang/舒密特與楊文信:萬彩雙琴
Christian Schmitt/舒密特與楊文信:萬彩雙琴
魏樂富/魏樂富演奏蕭邦鋼琴作品輯
陳必先/陳必先的貝多芬計畫──以時間入味的傳奇
魏靖儀、汪奕聞/安土
【最佳演唱獎入圍】
(入圍者名稱∕專輯名稱)
輔仁大學聖樂合唱團(男聲團)/雷鳴遠神父編《華文聖體降福經文》選曲
孔孝誠/ANEMA E CORE 心靈交織
陳嬿朱/滿空飛
魏海敏/琴韻新篇──2024臺北市傳統藝術季閉幕音樂會
盛鑑/琴韻新篇──2024臺北市傳統藝術季閉幕音樂會
【最佳錄音獎入圍】
(入圍者名稱∕專輯名稱)
尤子澤、林英強/舒密特與楊文信:萬彩雙琴
林孝親、林思妤、林佳興、王瑋、張立勤/綻 Blossom
尤子澤/臺灣‧福爾摩沙
徐育聖/陳必先的貝多芬計畫──以時間入味的傳奇
劉詩偉/東方不是夢──陳崇青柳琴、阮咸創作專輯
孫紹庭/安土
戲曲表演類
【最佳年度作品獎入圍】
(入圍劇目∕入圍劇團)
源•緣/集藝戲坊
孟婆客棧:冥星雙飛俠/唐美雲歌仔戲團
五行金沙誅仙陣/臺北木偶劇團
青姬/二分之一Q劇場
豆花公劇場版──拍斷手骨顛倒勇/義興閣掌中劇團
【最佳編劇獎入圍】
(入圍者名稱∕入圍劇目∕演出劇團)
陳健星、廖珮宇/孟婆客棧:冥星雙飛俠/唐美雲歌仔戲團
趙雪君/相看儼然/一心戲劇團
劉慧芬/狐狸兒媳──小翠的愛情札記/榮興客家採茶劇團
陳健星/青姬/二分之一Q劇場
葉志偉/豆花公劇場版──拍斷手骨顛倒勇/義興閣掌中劇團
【最佳導演獎入圍】
(入圍者名稱∕入圍劇目∕演出劇團)
戴君芳/孟婆客棧:冥星雙飛俠/唐美雲歌仔戲團
伍姍姍/五行金沙誅仙陣/臺北木偶劇團
徐堰鈴/相看儼然/一心戲劇團
楊輝/鄒之春神/長義閣掌中劇團
戴君芳/青姬/二分之一Q劇場
葉志偉/豆花公劇場版──拍斷手骨顛倒勇/義興閣掌中劇團
【最佳音樂設計獎入圍】
(入圍者名稱∕入圍劇目∕演出劇團)
姬君達、陳歆翰/孟婆客棧:冥星雙飛俠/唐美雲歌仔戲團
林永志/五行金沙誅仙陣/臺北木偶劇團
陳孟亮、柯智豪/相看儼然/一心戲劇團
鄭榮興、古雨玄/狐狸兒媳──小翠的愛情札記/榮興客家採茶劇團
姬君達、楊汗如、陳歆翰/青姬/二分之一Q劇場
【最佳青年演員獎入圍】
(入圍者名稱∕入圍劇目∕演出劇團)
江亭瑩/兩生花劫/薪傳歌仔戲劇團
吳承恩/桃花謎/春美歌劇團
張心怡/銅雀臺傳奇/秀琴歌劇團
林益緣/三盜令/當代傳奇劇場
謝樂/長生殿/國光劇團
【最佳演員獎入圍】
(入圍者名稱∕入圍劇目∕演出劇團)
張孟逸/三藏出世/薪傳歌仔戲劇團
張孟逸/兩生花劫/薪傳歌仔戲劇團
唐美雲/孟婆客棧:冥星雙飛俠/唐美雲歌仔戲團
凌嘉臨/青姬/二分之一Q劇場
溫宇航/長生殿/國光劇團
【最佳偶戲主演獎入圍】
(入圍者名稱∕入圍劇目∕演出劇團)
黃僑偉/源.緣/集藝戲坊
廖群瑋/五行金沙誅仙陣/臺北木偶劇團
柯世宏/祟.出示/真快樂掌中劇團
林政興/天波樓/昇平五洲園
王凱生/豆花公劇場版──拍斷手骨顛倒勇/義興閣掌中劇團
【評審團獎】
從所有戲曲表演類報名作品中選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