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所思念的〉收錄於 Kivi 入圍金曲獎的《分水嶺 Padiyudr》裡,她從親姐姐的角度歌唱,傾訴對離世姐夫的思念,問對方「在那邊好不好?」,希望對方不用擔心我。編曲管弦樂柔美悠緩,搭配 Kivi 的療癒嗓音十足動人,成為專輯裡的代表曲之一。談及製作動畫 MV 的「木下曰本」,專輯製作人阿爆(阿仍仍)表示,他們經常與原民單位合作,擁有動畫製作技術與對原民文化的認識,近年也投入《CEMACEMAS》排灣奇幻動畫製作,因此吸引到她的目光。看他們的作品,既能透過新的藝術形式轉譯原民文化,同時也知道保留它真正的樣子,實屬難得。MV 討論初期,阿爆與專輯設計師磊勒丹討論後,希望以排灣族信仰裡的「藥神」、「草藥聖靈」形象,為 Kivi 設計動畫人物形象。磊勒丹分享:「Kivi 的聲音讓我們想到『療癒』這個詞,和古代的聖祖靈類似,是擁有法力的人類。其中一個聖祖靈具有汲取自然能量、治療人類的能力,而 Kivi 的歌也具有這種治癒人心的力量,MV 裡的場景與服飾因此有很多自然、草藥元素在裡面。」值得一提的是,〈我所思念的〉MV 情節裡,融入了消失已久的排灣族「室內葬」文化。磊勒丹簡述:「在日治時期前,屏東一代排灣族會將亡者安葬在室內。室內葬不是隨便找個地方把遺體埋起來,有特定的位置,跟太陽神的信仰有關,所以都是葬在太陽照得到的地方。另外,墓穴也有分自然死亡的人埋葬的地方,跟意外死亡的人埋葬的地方。」相信這樣能與家人同在,過去他們也會將小嬰兒的臍帶與胎盤,埋在家屋入口的位置,和死者的遺體共存,象徵著神聖的生命輪迴。只是在日治時期之後,室內葬的傳統文化已不複存在了,如今倘若想要實景重現,可能得考量隱私禁忌與場景製作等複雜因素,透過動畫呈現反而能以比較輕鬆的方式,讓大家再次認識這項傳統祭儀。透過動畫輔助,不只能呈現一些消失習俗、或難以重現的畫面,也可能成為歌手的影像表演輔具。廖玳佑說,新的 AI 技術其實已經可以讓設計好的動畫角色,去學習歌手本人的動態,不一定要以圖算圖,端看需求。阿爆也期待,未來技術成熟後,希望能幫原民新人歌手都設計虛擬人物形象,畢竟一般的戲劇或動畫類歌曲很少想到原住民音樂,這麼做或許能開發出傳統展演舞台之外,更多的原民表演可能性。Kivi 也於日前宣布將於近期舉行個人第一次全台巡迴演出《Kivi a Chance 聽我唱歌》,首站將於本週六於台東鐵花村展開,11/11於台中Legacy Taichung, 12/9於高雄Live Warehouse,12/15 台北 Legacy接續展開,票券現正於iNDIEVOX 售票網與全台 ibon 機台熱賣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