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廝
Dec 17, 2021

TOYOTA玩新能源,究竟葫蘆裡賣了什麼藥?

你知道現主時節能減碳掛帥,每間大型車廠無不卯足全力發展電動車產品,但身為一方之霸的TOYOTA顯然有些沈默而低調,自油電複合動力與插電式油電複合動力制霸全球後,跨入純電領域卻彷彿慢上半拍,話說這豐田章男桑究竟葫蘆裡賣了什麼膏藥?

 

電動車不等於零碳排!

好的,我知道電動車很炫,光用耳朵聽便覺潮到出水,但追根究底之所以成為夯話題,原因終歸節能減碳的概念,時勢所趨風行草偃,只要開了電動車,便彷彿乘風破浪到紐約狂喊「How dare you?」般為地球克盡心力,沽名釣譽從未如此不費吹灰之力!

但環保願景真就這般淺碟?天知道這可是攸關人類命運永遠無法迴避的大哉問,即便將之縮限於車輛製造、運輸、使用與廢棄整個生命週期,訴求正負相抵的碳中和議題同樣難一言以蔽之,舉個例,一輛純電動力車在原料開採階段會不會耗能?生產製造時需不需排放廢棄物質?行駛中的電力可不可能自給自足?而報廢時有沒機會100%回收再利用?若任ㄧ答案為否,所謂零排放便僅止於某一面向上,凡走過必留足跡,有用電勢生碳排,絕非行銷話術般只要換開電動車,瞬間便鳥語花香天地齊喝采。

截至目前所謂碳中和其實僅止於願景,畢竟凡用電必留碳排,就算看似潔淨的太陽能發電,也得考量太陽能板的製程是否留下難以平衡的碳足跡。
截至目前所謂碳中和其實僅止於願景,畢竟凡用電必留碳排,就算看似潔淨的太陽能發電,也得考量太陽能板的製程是否留下難以平衡的碳足跡。

那麼我們就該束手無策坐等世界毀滅?其實倒也不盡然,不過萬事起頭難,即便發願也得從一開始埋首苦幹,說來有趣,咱們口口聲聲嚷嚷的地球村,終究是五大洲七大洋家家有本難唸經,單以地狹人稠的台灣來看,仰賴非再生能源發電便屬難以擺脫的現實,只是無論要靠燃煤、天然氣等火力發電或引發萬年激辯的核能發電,終究不若再生能源來得乾淨清爽,一旦哪天街上所有機動車輛皆採純電動力,姑且不論突如其來的用電需求能否令供電系統運作正常,光是額外消耗的發電用燃料,再連同隨之而來的環境污染,便肯定讓所有人都吃不消。

地狹人稠的台灣單位用電量極大,相當仰賴非再生能源亦即燃煤與天然氣等火力發電。
地狹人稠的台灣單位用電量極大,相當仰賴非再生能源亦即燃煤與天然氣等火力發電。

 

因地制宜量身選車很重要

還不相信?讓我們攤開世界主要國家的電力來源結構表,定睛一看,將發現把電動車議題喊得最大聲的歐洲,其實火力發電僅佔區區37%,但能源結構較為相似的日本與台灣,則各自佔去75%與80%的發電比例,於是乎,若你住在水力發電比例達99.1%的挪威,那我極度建議你開純電車,享受好山好水好空氣的美妙。但如果身處再生能源、火力發電與核能發電比重接近的美國或中國,就該純電動力、油電複合動力乃至氫燃料電池動力並行,以多元面向減少能源無端消耗。至於若是位於火力發電比重明顯偏高的日本或台灣,相信我,現階段還是採折衷方式辦理,以油電複合動力或插電式油電複合動力搭配一部分的純電動力車款,當屬合情合理的選項,否則內燃機碳排放還沒減到,電廠附近就已烏煙瘴氣那才糟糕。

同樣概念,即便你我皆處蕞爾美島福爾摩沙,但居住與用車環境依舊南轅北轍,如果你重視移動成本或苦於無電可充的日常窘境,早已普及的油電複合動力車才會是最佳移動伴侶,但若自備車位甚至就住透天別墅,一旦充電樁好裝,那麼插電式複合動力與純電動力顯然更加適合你。

該選擇油電複合動力、插電式油電複合動力或是純電動力車輛?你該考量的是環境而非話題性。
該選擇油電複合動力、插電式油電複合動力或是純電動力車輛?你該考量的是環境而非話題性。

 

所以TOYOTA真沒電動車的輒?

所以說,最開頭前言所提的答案於是昭然若揭,既然TOYOTA置身日本甚至全球車壇最高點,銷售版圖昂然橫跨全世界,那麼多角化發展自屬最合理的經營策略,事實上,也因佇立車壇之巔的TOYOTA具備豐厚資源,因此無論油電複合動力、插電式油電複合動力乃至氫燃料電池動力都能一併羅列規劃範圍內,諸如CAMRY、RAV4、COROLLA ALTIS與COROLLA CROSS等幾乎遍及品牌全車系的HYBRID神話就無需多提了,縱橫車壇20餘年的PRIUS現也以PHEV插電式複合動力讓節能效率發揮到最高點,更別說揚名全球的量產氫燃料電池動力車款MIRAI,前瞻思維至今仍領在車壇最前緣,光是上述這些新能源車款,至今已足足累計銷售超過1,800萬輛!

論及TOYOTA的油電複合動力車歷史,可回溯到1997年的初代PRIUS。
論及TOYOTA的油電複合動力車歷史,可回溯到1997年的初代PRIUS。
TOYOTA MIRAI至今已邁入第二世代,堪稱量產氫燃料電池的模範車款。
TOYOTA MIRAI至今已邁入第二世代,堪稱量產氫燃料電池的模範車款。

那麼電動車就不算TOYOTA的擅場了吧?大錯特錯,就在2021年即將結束前的12月中,豐田集團大頭目豐田章男先生總算不再忍氣吞聲,透過全球直播敲鑼打鼓一口氣揭露高達16輛將在2025-2026年之前陸續問世的集團旗下純電動力車款,更發下豪語於2030年前投入超過8兆日圓(單單電池系統便投入2兆日圓)開發總計30款各式電動車,屆時,豐田集團將具備年銷350萬輛電動車的驚人規模,要知道這可是直逼2020年全球第8名FCA集團總銷量的數字,徹頭徹尾實踐了大和民族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的懾人民族性。

日前TOYOTA社長豐田章男一口氣揭露高達16輛即將於2025-2026年之前上市的各式電動車,並發下豪語在2030年將投入8兆日圓達成350萬輛的電動車年銷規模。
日前TOYOTA社長豐田章男一口氣揭露高達16輛即將於2025-2026年之前上市的各式電動車,並發下豪語在2030年將投入8兆日圓達成350萬輛的電動車年銷規模。

 

30年磨一劍 — 電能休旅bZ4X

追本溯源回顧過往,其實早在1996年TOYOTA便已公佈首款純電動力車RAV4 EV,而其電動車開發部門甚且更早於1992年即堂堂成立,轉眼30年時間過去,如今揭曉的超大陣仗電動車家族已洋洋灑灑下轄五款不同大小SUV及中型房車的TOYOTA bZ系列、四款包含跑車在內的LEXUS豪華電動車,以及七款滿足各種工作需求的商用電動車,面對不同使用目的,竭力滿足世界各地消費者各異其趣的駕乘需求。

早在1996年,TOYOTA便已發表旗下首款純電動力車款 — RAV4 EV。
早在1996年,TOYOTA便已發表旗下首款純電動力車款 — RAV4 EV。
TOYOTA的電動車大佈局,甚且包含滿足各種工作需求的商用電動車。
TOYOTA的電動車大佈局,甚且包含滿足各種工作需求的商用電動車。

此其中規劃最先與車迷見面的,當屬萬眾期待的電能休旅bZ4X,其具備4,690mm x 1,860mm x 1,650mm的車身長寬高,並帶來2,850mm的充裕軸距,不僅以充滿前衛姿態的銳利線條刻畫次世代跑格SUV風貌,同時更以簡練而寬敞的座艙空間,滿足消費者對於未來移動方式的無盡想像,而依前驅或四驅不同車型設定,bZ4X可分別帶來201匹與214匹的峰值馬力以及8.4秒與7.7秒的0-100km/h衝刺能耐,最大續航距離更來到500km與460km之譜,徹底根除擔心找不到充電站的里程焦慮心情。

在TOYOTA的電動車大計畫中,最早與車迷見面的便是電能休旅bZ4X了。
在TOYOTA的電動車大計畫中,最早與車迷見面的便是電能休旅bZ4X了。

 

那和泰又打算怎麼玩?

既然TOYOTA對於碳中和議題講的是因地制宜,集團電動車與其他新能源車的研發進程亦步亦趨,徹底展現強者恆強的大廠磅礡氣勢,那與身處台灣的我們能否從中獲得好處?答案當然得由總代理和泰汽車身上找起,在過往,我們已看見和泰積極引進油電複合動力與插電式油電複合動力產品,包括賣翻天的COROLLA ALTIS HYBRID、COROLLA CROSS HYBRID與RAV4 HYBRID,以及極具先見之明的PRIUS與PRIUS PHEV,都已成為你我熟悉街頭一隅的日常風景,而為持續達成減碳願景,和泰汽車依舊積極與日本原廠爭取多元化電動車款的導入,只要有助碳中和者,無論油電複合動力、插電式油電複合動力以及純電動力皆是理想對策與目標,而這當然也包括才剛提到的電能休旅bZ4X,最快最快,2022年第二季便有機會體驗專屬TOYOTA式的純電駕馭魅力。

和泰汽車不僅積極引進油電複合動力產品,同時也將HYBRID拓展至像是COROLLA CROSS等暢銷車型上。
和泰汽車不僅積極引進油電複合動力產品,同時也將HYBRID拓展至像是COROLLA CROSS等暢銷車型上。
最快在2022年第二季,台灣消費者便有機會體驗bZ4X所帶來的純電駕馭樂趣。
最快在2022年第二季,台灣消費者便有機會體驗bZ4X所帶來的純電駕馭樂趣。

但你我深知電動車議題可不僅止單一產品的引進與導入而已,充電周邊機制配套也是要讓電動車普及的最重要關鍵,因此早在2013年和泰汽車便已於日月潭推出智慧電動車先導運行計畫,以19輛IQ EV電動車、16輛PRIUS PHEV插電式油電複合動力車以及32座含直流快充能力的充電設施,充實電動車與充電站的運作經驗值,而在2021年引進LEXUS UX 300e之後,更緊鑼密鼓建置總計150座快慢充電站,並協同華城電能(EVALUE)持續擴展站點,以面對UX 300e熱銷而來的大量充電需求,而未來隨著bZ4X的導入,和泰汽車勢必更將持續延伸充電站的建置作業,為碳中和的弘大願景克盡一己之力,而這,當然也恰符應著TOYOTA集團胼手胝足所擘畫出的美好願景。

和泰汽車目前也積極建置全台充電網絡,以因應插電式複合動力與未來純電動力車主的殷切需求。
和泰汽車目前也積極建置全台充電網絡,以因應插電式複合動力與未來純電動力車主的殷切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