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廝
Jan 24, 2016

台灣平地也下雪!!? 讓CARTURE再度嘮叨一下雪地駕駛應注意事項

向來被歸納在亞熱帶的台灣, 除卻海拔極高的幾座大山外向來不容易見到下雪的景況,不過這樣大家習以為常的慣例竟在2016年開春的1月被打破,因為...連北部好多低海拔地區竟都下起了白白的雪...

好啦,我知道你可能會糾正我說,霰、雪、霜、霧淞與冰雹是不一樣的東西,所謂夏蟲不可語冰,在絕難輕鬆得見這類因寒冷而出現天候的台灣,姑且我們就在這裡先都稱之為下雪比較方便往後的敘述。

既然在這兩天各地開始紛紛飄下霜雪,那麼台灣的駕駛人竟然得開始面臨一個過往從未需要設想的狀況 — 酷寒環境駕駛,其實台灣人本來就不是什麼駕駛技術優良的民族,君不見路上三寶橫行,也經常有自以為是的公路車手做出極其危險的駕駛動作,這些不僅不正確,甚至經常是「反物理」的駕駛劣習,一旦突如其來遭遇道路結冰導致摩擦力嚴重不足的狀況將會發生什麼樣悲慘的結果請自行想像。

雪地駕駛與一般駕駛大不相同,沒有受過嚴格訓練甚至體驗過雪地的低摩擦力,還是就別像這樣開車方式了吧!
雪地駕駛與一般駕駛大不相同,沒有受過嚴格訓練甚至體驗過雪地的低摩擦力,還是就別像這樣開車方式了吧!

不過,如果你相當注重駕駛安全,萬一真遇見地面結凍到幾乎沒有摩擦力的狀態,或者這兩天也想上山親眼見證銀白世界時,其實還是有些小建議希望能夠對於遭遇這般特殊環境狀況時有所幫助:

  1. 一如所有駕駛教練的耳提面命,與前車、來車還有路旁障礙物維持足夠的安全距離,絕對是安全駕駛的不二法門,而一旦遇上降雪或是冰封路面等摩擦係數極低狀態,需要保留的緩衝就必須再度被延身拉大,也就是平常你中低速跟車距離可能僅一個半車身,若遇到低摩擦力路況最好要拉出至少五、六個車身以上的間距,同時也盡可能距離路旁障礙與對象車越遠越好,畢竟在極寒路面煞車距離肯定不比乾燥路面,能保持更多折衝空間,自然能讓碰撞機會大幅降低。
  2. 好了,現在你擁有較為足夠的餘裕了,接下來就是踏板控制的課題。在低摩擦力路況下,無論大腳油門或煞車都是不智且危險的,大腳油門理所當然會造成起步空轉甚至打滑失控,而大腳煞車則會造成輪胎鎖死失去制動效果,因此在加速時若未裝備雪胎或雪鍊的自排車輛,最好還是以怠速滑行起步為佳,再視狀況輕緩補下油門,若有雪地模式的車輛當然這時將之開啟最好,若沒有該功能或是手排車也儘量試著二檔起步或儘速升檔以確保車胎空轉的機率被降至最低。而一如加速,減速時也需要盡可能溫柔和緩,以避免輪胎因煞車而鎖死。
  3. 雖然需保持距離,但還是要盡量跟隨前車車轍前進,畢竟前車車胎不僅已將積雪壓實,若結冰狀態下也可能因較多車輛通行而讓這一小塊路面較為溫暖,可能獲得較佳的摩擦力。而由此推演,也請切記在下雪或低溫路面行駛時,無論前車多曼都請保持耐心,切忌因此心浮氣躁意圖超車,以避免急加速時輪胎失去抓地力,同時也減少衝入低摩擦力或積雪路面的機率。
  4. 在濕滑路面過彎需更早減速,並避免急轉方向盤的動作,儘量將彎拉直在安全的狀態下以外內外方式通過,以避免急彎失控的狀態。

希望大家在這奇特又難得的天氣裡,都能玩得盡興,而且行得安全!

若真要上山賞雪,還是需要加掛雪鍊或者換上雪胎最是安全。
若真要上山賞雪,還是需要加掛雪鍊或者換上雪胎最是安全。